改革,需要顶层设计,也需要基层探索。
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,嘉兴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?在现有基础上,如何将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引向深入?
5月7日和8日,嘉兴市长胡海峰率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,赶赴南湖区、平湖市、嘉善县,深入走访县(市、区)、镇(街道)、村三级审批和便民服务中心,对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工作进行了调研。
胡海峰强调,基层出经验,实践出真知;奋斗得幸福,努力出成效。要让嘉兴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。
一词之变,带来哪些变化
“今天,我再来看看你们的新变化!”一年多时间,胡海峰已是第三次来到南湖区行政审批局。
今年3月19日,南湖区行政审批局再次创新突破,在全省率先面向群众和企业推出“无差别全科受理”服务。20个“综合受理”窗口,实现对全区28个部门946个事项的全科受理。
一词“综合”,不仅打破了原有投资项目、商事登记、建设交通涉农、社会事务等重点领域分版块受理模式,而且真正实现办事企业和群众“进一扇门、跑一个窗、办千件事。”
数据显示,推出“无差别全科受理”服务不到两个月,该局在前台受理窗口压缩47%的情况下,日均办件量同比提升20%以上。
改革成效在嘉善县行政审批中心也已显现。5月8日,恰逢该中心实行“无差别全科受理”服务“满月”。在受理窗口由71个减少至29个的情况下,“工作人员每天至少提前半小时完成同样的工作量。”
“推进无差别受理后,相关事项是否进一步整合?”“全科受理,后续的审批环境压力是否增加?”……每到一地,胡海峰都模拟操作,针对细节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。
“挑战了不可能,实现了不可能!工作人员用奋斗指数,换来了办事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指数。”在8日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,胡海峰充分肯定了嘉兴“无差别全科受理”服务模式,再一次开创全省先河,实践了“首创”精神。胡海峰要求,全市上下要趁热打铁、乘势而上、扩大战果,进一步整合办事事项,做好人员调配和培训等工作,让办事群众和企业体验“无差别全科受理”服务模式带来的便利。
一证之用,还有多少空间
办理市内户口迁移需要哪些材料?一年前,至少需要带齐结婚证、房产证、户口簿、身份证、社会保险参保证明等,现在,只需拿着身份证以及要变更地址的户口簿前来就可以;假如是申领户口簿,直接带着身份证过来就能办理。
在南湖区南湖派出所,“一证通办”、“刷脸通办”业务显示了信息共享、数据联通后,给群众办事带来的便利。
2017年下半年以来,南湖公安分局在全省率先打通民政、人社、卫计、国土、市场监管等五大部门数据,涉及公安部门的69项民生事项中,40项由此实现“一证通办”。群众办事无需再出具相关证明,仅凭一张身份证即可办理。
同样依托壁垒的打破,更多“最多跑一次”事项正在向基层延伸。在平湖市新埭镇便民服务中心,会计吴明方正在申请换发水产合作社的营业执照,以前,他至少要花1个小时来回平湖市区,才能办理这项业务。如今,新埭镇便民服务中心已有92类事项可以实现“同城通办”,居民不出镇就可以实现就近办理。
“共享的数据是双向调取还是单向选用?”“现在‘同城通办’事项的比例是多少?能否进一步提高?”……调研中,胡海峰仔细询问数据共享交换、电子政务应用等问题,他还多次操作自助服务系统进行体验。胡海峰要求,要尽快制定标准、规范建设、统一作业,通过打通不同区域、不同层级间的壁垒,达到真正有效的“通办”。
从一到零,服务如何延伸
前阵子,家住平湖市新埭街道旧埭村的刘老伯意外摔伤,如何理清、报销医药费清单让他犯了愁。邻居了解情况后,帮助老伯通过微信向村里“网格长”反映,很快就有“代办员”上门提供服务。
这样的事例每天都在发生。平湖市在深化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过程中,创立了“网格+窗口”服务模式,建立了“我为乡亲跑跑腿”服务平台。全市划分了756个网格,依托无所不及的微信群,网格所含的877名工作人员化身“代办员”,成为“移动服务窗口”,主动为民办事,实现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服务城乡居民“零距离”。
实现零距离服务的还有嘉兴公积金中心。通过创新推动“掌上办理”,市民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、手机APP、支付宝“刷脸”查询等方式,实现对公积金政策、信息、网点导航的“一键查询”。同时,租房提取、账户封存两年提取、退休提取等业务也已实现线上实时申请、审批、资金到账。
调研中,各县市区和相关业务部门推出的特色服务,给胡海峰留下了深刻印象。胡海峰要求全市上下要围绕实现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“一次办结”,其中80%以上网上办理,50%以上的民生事项“一证通办”的目标,苦干实干加巧干,努力让嘉兴的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继续走在全省前列,形成嘉兴经验,提供嘉兴样本。